(三)戰後台灣人權史展示與規劃

課程設計理念(含整體改進規劃、個別課程規劃)

人權的歷史發展,是台灣與國際接軌的重要面向。特別是台灣歷經威權統治歷經自由化民主化的改革而有今天在自由民主的卓越成就,其發展成果在亞洲並名列前茅。因而在進行歷史的反思或是所謂轉型正義的工作,台灣人權發展的歷程都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本課程除了提供學生對人權理論以及人權發展歷史的知識外,同時亦養成學生將其知識轉化為具體展示內容的能力。

課程目標(含整體改進目標、個別課程目標)

透過本課程希望學生能深入瞭解戰後台灣人權發展的歷史,以及對國際人權的理論與實際的發展也有梗概性的認識,同時可以掌握展示品的內容及取得方式,並透過實作培養學生經驗與能力。此外並在實作過程中教導學生對著作權及智慧財產權的尊重。

課程綱要與教學進度

教學內容:
透過講授使學生對於戰後台灣人權發展,以及對應的國際人權發展有梗概性的瞭解,同時對於展示品的內容及取得方式也有起碼的認識,並透過實作培養學生經驗與能力。
(一)導論:國際人權發展的歷史
(二)國際人權發展的歷史及戰後台灣人權的發展(三)官方檔案及相關政黨檔案
(四)私人檔案及收藏品(日記、書信、照片、文宣)
(五)既有展示規劃的討論
(六)展示規劃的實作

閱讀:
薛化元等著,《戰後台灣人權史》,台北市: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民92。
薛化元著,《自由化民主化:台灣通往民主憲政的道路》,台北市:日創社文化,2006。

教學方法:
(一)單元題引講解
(二)綜合討論、座談
(三)參訪
(四)定期討論
(五)學生必須於參訪、定期討論、實習時全程到場。

教學評量:
(一)本課程上課期間,需針對戰後台灣人權使的任一主題,撰寫展示規劃及其說明,並於課堂中進行口頭報告,佔70%,。
(二)討論發言內容,佔學期成績30%。

第一週:導論
第二週:戰後初期台灣的人權問題與二二八事件I
第三週:戰後初期台灣的人權問題與二二八事件II
第四週:侵犯人權的強人威權體制之建構與演變I
第五週:侵犯人權的強人威權體制之建構與演變II 第六週:各時代的人權訴求I
第七週:各時代的人權訴求II
第八週:人權保障制度體制之恢復及發展I
第九週:人權保障制度體制之恢復及發展II
十∼十八週:工作組進度報告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 ©2008 Graduate Institude of Taiwan History